中国人的故事|全国政协委员潘碧灵:盯住生态补偿话题,久久为功
 日期:2023-02-25   浏览:2156   来源:党性教育培训-官方网站  返回列表

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23日电(记者李华锡)全国政协委员潘碧灵调研的脚步一直不停。最近,他在湖南省郴州市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为期3天的民主监督调研。

2022年8月底,他曾带队到郴州进行过一次民主监督调研,并提出“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”“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”“引导民宿旅游业良性发展”等建议。这次,他要对上次提出意见建议的落实情况开展调研,并继续提出监督建议。“希望通过两次调研,进一步推动湘江生态环境保护。”潘碧灵说。

过去15年,潘碧灵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建言,提交了80多件提案,推动了不少政策落地,涉及农村环境整治、土壤污染防治等领域。

在担任第十二届、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,潘碧灵持续聚焦“生态补偿制度”的话题,久久为功,履职成果显著。

2014年,时任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的潘碧灵在调研中发现,湖南的洞庭湖湿地等生态功能区并没有纳入生态补偿的区域,老百姓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却不能获得生态补偿。

经过进一步了解,他发现了原因:我国当时的生态补偿机制仍处于初级阶段,尚未建立起全面的机制和政策体系,纵向生态补偿制度不全面、不平衡、不到位;横向生态补偿经过多年探索,仍然处于自发状态。

“窥一斑而见全豹,湖南的情况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,解决湖南的问题就可以惠及全国。”当年,他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建立多元生态补偿方式狠抓落实的提案。

2014年-2016年,财政部、原国家林业局先后在湖南岳阳、常德开展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。潘碧灵进一步调研发现,虽然相关部门有了行动,但尚未建立相关的实施措施与长效机制。针对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,2016年全国两会上,他继续呼吁尽快建立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,以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。

当年,国办印发了《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》,潘碧灵提出的建议有了回应。但经过两年的观察和调研,他又发现了新问题:由于法律约束缺乏、资金保障困难等各种原因,补偿工作推进仍比较缓慢。为此,他在2018年提出生态补偿亟待强化硬约束的建议:加快专项立法,建立多元机制,扩大补偿范围。

“制度有了,具体落实起来还是需要监督的。”当年,潘碧灵调研发现,在落实工作推进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,如生态补偿领域不全面,生态补偿标准偏低,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单一等。

2021年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》,其中“改进纵向补偿办法,健全横向补偿机制”“加快推进多元化补偿”等措施与潘碧灵多年来提出的建议不谋而合。

同年,国家发改委印发《关于加快推进洞庭湖、鄱阳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到2030年,“两湖”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化水平明显提升;到2035年,“两湖”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,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更健全。潘碧灵的建议再次有了回应。

“这份持续了8年的提案终于画上了句号,我交上了合格的答卷。”潘碧灵认为,术业有专攻,用专业的工作和专一的履职相结合,可以相互促进。带着问题去调查研究,不仅有利于解决问题,还可以促进民主监督。

他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今年全国两会,他将会继续聚焦气候变化、农业面源污染和长江流域生态改善等生态环境保护问题。

记者手记:

履职在勤 建言在专

认识潘碧灵委员这些年,我总是惊叹于他的勤奋。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外出调研、考察、座谈。往往是走一路,写一路。有时调研还没结束,他就已经写了几万字的笔记,有观察,还有数据,让同行的人大为惊叹。

很多人觉得政协委员就是在两会时写一写提案,开会的时候提一提建议,开完会就各自忙各自的事情。潘碧灵不这么认为,他说,不当荣誉委员,只当责任委员。

他总是带着问题去调研,而且多年聚焦研究一个问题。“勤”和“专”交汇在一起,就成就了这位“环保代言人”。他相信“深挖一口井,量大出奇迹”。

来源:中国青年网


<上一篇:中国故事丨去“有风的地方”看乡土中国治愈力下一篇:新一轮国企改革锚定三大重点>
0.087

联系我们
展开
  • 微信扫码咨询
  •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
  • QQ客服
  •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
  •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
  •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
ad-left
ad-lef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