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屋间的老技艺
 日期:2023-01-14   浏览:2030   来源:党性教育培训-官方网站  返回列表

“撑腰的起,嘿呦!往前的走吧,嘿呦!小心点喽,嘿呦……”声音浑厚高亢,手心向上,搭住肩膀,身体随着韵律晃动。在锦江木屋村的火炕上,65岁的村民李玉河依旧张口能来森林号子:“当年扛木头下山时,全靠这号子打气,我十二三岁就会了。”

聊到木屋,李玉河打开话匣子。

满族木屋,全部建材为长白山原木,运载工具是木轮、木车、木爬犁,形成房屋是木墙、木瓦、木圈子,室内用具为木桶、木盆、木勺子。

“一家建屋,全村帮忙。”李玉河回忆,村里男孩从十几岁就开始跟着进山砍树,挑回的木头,一般先晾晒一个冬天。等到春季,东北冻土层逐渐融化后,开始建屋。选好地址,坐北朝南,先放前后木头,再摆左右,一层层用原木垒出房屋主体。

原木之间,单纯依靠榫卯插嵌,能够几十年甚至百年不倒,是木屋村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之处。“榫卯,是技术活,也是良心活。”李玉河伸出小拇指,“两根木头插在一起,完全没缝不现实。但接口处,也绝不能插进一根手指头。”

制作榫卯,被当地称为“砍牙子”。村民沿着木头纹理,在距离圆木边缘十几厘米处,斧头斜着劈进去,砍出一个月牙形,最深处约是木头的1/3。一根圆木两端砍出豁口,建房时,两根木头一横一纵,一根“扣进”另一根,像牙齿一样咬合在一起。

“砍牙子”时,除了要控制好力度,更要尽可能精确。一次建房,需要近百根圆木,“不知道谁和谁会搭到一起,所以要保证每根的豁口都差不多。”李玉河的技艺是跟着爷爷学的,据他回忆,起初,砍完“牙子”,爷爷会把两根木头摆在一起比照,差得太多,就用斧子一点点削齐。“老屋建房没有尺子,全靠手上功夫。”

“木屋的榫卯技艺也不止这一种,我学了两三年,才敢独自上手。”2016年,锦江木屋村第一期修缮工程开始,村里推选李玉河为顾问。维修初期,有时木料不够长,年轻工人便要丢在一边。“咋能这么浪费。”李玉河赶忙拦住。指挥人抬来两根短原木,平放地上,算好长度,斧头竖直劈进,从侧边横砍掉多余的部分,形成半圆形的榫头。另一根如法炮制,两边对接,在接口两边凿出两个眼,插进木头橛子,再用黄泥填进缝隙。不消半小时,“一根”长短合适的木料制作完成。

此后修缮工作中,李大爷又演示过几次,修缮结束时,有几个年轻工人已学得差不离。“好多人还录像了呢,现在不用建木屋了,能让年轻人知道还有这门技术,多好的事。”李大爷感叹。本报记者 刘以晴

来源:人民日报


<上一篇:1月8日以来出入境人员数量稳步增长长途乘机出行如何做好防护?一文了解→下一篇:钟鼓楼的“北京时间”>
0.094

联系我们
展开
  • 微信扫码咨询
  •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
  • QQ客服
  •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
  •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
  •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
ad-left
ad-left